台灣中台北支聯會 Taipei Taiwan Central Stake

2016.5.1 新任中台北會長團,左起陳千峻(第一諮理),王名儒(會長),王勝雄第二諮理)

2016.5.1 新任中台北會長團,左起陳千峻(第一諮理),王名儒(會長),王勝雄第二諮理)

單位號碼: 528404

成立日期

1998.5.24

歷任會長

1998.5.24~2007.1.21 曾水田

2007.1.21~ 2016.5.1 梁世威

2016.5.1~ 2022.4.17 王名儒

2022,4,17~  季昌傑

原屬單位: 

1998.5.24 由西台北與東台北支聯會劃分

教堂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3巷5號

教堂電話:02-2321-3352

重要史料

 

人物誌

中台北支聯會第一任會長團-左起梁世威,曾水田,鄭禮坤

中台北支聯會第一任會長團-左起梁世威,曾水田,鄭禮坤

中台北支聯會成立報導 (1998.9 VS p. n-14~16)

對於東、西台北支聯會教友來説,這是個期盼已久的日子。1998年東西台北支聯會聯合教友大會於5月24日上午9點30分假台北市中山堂舉行。這個聯合教友大會意謂著過去一年領袖們提出的一加一等於三」的目標的實現,也是自1976年成立全台灣第一個支聯會(台北支聯會),1981年台北支聯會劃分為東、西台北支聯會以來,教會在台北地區的成長,再次往前跨一大步。誠如演講者所言,這確實是歷史性的一刻。

大會由亞洲區域會長葛羅伯約翰長老主領,亞洲區域當局七十員梁世安長老主持。大會一開始宣布聖職的晉升後,便是由葛羅伯約翰會長宣布新的支聯會成立。台北地區由原先東、西台北兩個支聯會,分成東、西、中台北三個支聯會。隨著新的支聯會成立,在區域的劃分也有所改變,支聯會會長團及輔助組織同工亦有所異動。而第一支會也在這次大會中,分成兩個支會,新成立的為第六支會。三個支聯會情形列述如下:

東台北支聯會會長團:會長仲國強弟兄、第一副會長王令行弟兄、第二副會長林森弟兄。

支分會--第三支會、基隆支會、內湖支會、士林英語支會、北投支會、淡水分會等六個單位。

西台北支聯會會長團:會長楊宗廷弟兄、第一副會長趙炯明弟兄、第二副會長呂達成弟兄。

支分會--新店支會、木柵支會、永和支會、中和支會、板橋支會、土城分會、新莊分會等七個單位。

中台北支聯會會區團:會長曾水田弟兄、第一副會長梁世威弟兄、第二副會長鄭禮坤弟兄。

支分會--第一支會、第二支會、第四支會、第五支會、第六支會、三重支會及汐止分會等匕個單位。

在宣布新的支聯會同工之後,三位支聯會會長分別表達了他們的見證。仲會長以鏗鏘有力的話語為神、為救主做見證,並鼓勵家庭共同研讀摩門經;最後他表達了對妻子、孩子、弟兄姊妹及對神的愛。楊會長以感性的口吻感謝神的祝福及過去同工的支持,他也緬懷教會過去的發展,西台北支聯會的成長和對未來的期許和信心;並鼓勵教友研被經文、努力從事召喚。新任的中台北支聯會曾會長則為福音做見證,也表達他對楊會長美好榜樣的感謝;他數度哽咽地談到福音的美好、永恒計劃的祝福,也表示他感謝擁有聖職,能藉由召喚擔任事工,這比獨自行走有力的多;最後他強調任何召喚來臨時,忙碌不是藉口,只要肯學習就能準備好,事工無分大小,只要努力去做。

台北傳道部胡念中會長在演講時提到幾張老照片所給予他的思考,那是關於教會在台灣成長的過程。當他發現過去受洗人數比現在多的時候,他不斷思考現在傳道部的情形究竟如何。但他也表示今年將可達到過去的目標,這也意謂著要努力尋找更多人來接受洗禮。他說這需要教友和傳教士齊心協力,他鼓勵教友能邀請家人、朋友來聆聽福音,達成傳播福音的使命,讓教會在台灣地區不斷地成長。

梁長老以兩位傳教士美好的榜樣和許多例子,談到教會的成長在於所有教友都愛神的家。他説教會的進步是由於教友長期的努力,我們在教會中看到的是一群願意奉獻、有共同目標的人。 他也談到1976年第一個支聯會成立,1981年台北支聯會分成東、西台北支聯會,今天1998年台北的第三個支聯會成立,他願支聯會不斷地拓展,也願教友的心在此刻受到鼓舞。

最後葛羅伯約翰會長談到尼腓二書第2章25節,他說神復興教會的目的是使世人得到快樂;除了遵行福音以外,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得到快樂,但卻無法得到完全的快樂。當我們談到我們的教會是「真實」的教會時,有時會使別人產生抗拒。然而我們所說的「真實」的意義是指我們擁有來自天上的權柄,可以執行教儀和事工,並非指責其他教會的存在。他說道世上有許多美好的人,他們可以保有一些美好的東西,但是如果他們想知道更美好的事物,我們願意教導他們來自天父的美好真理。他同時藉由一個例子談到教友快樂的生活、家庭美好的榜樣,會使人產生渴望來接近福音。葛羅伯會長說神要給予我們的並非冠冕或是黃金,而是歡樂。他應許只要我們遵守誡命,家中必充滿歡樂,歡樂來自於神,我們必須立下承諾服務他人,讓別人也能得到歡樂。最後葛羅伯會長也向新的支聯會會長團提出一項挑載,讓教會中成年的教友都有一項召喚,而教友應樂於接受召喚,努力去做。他也談到當教友快樂的生活使別人產生渴望前來時,教會必會成長。

這次聯合教友大會不僅是歷史性的一刻,也是神傾注聖靈的美好靈性時刻。在唱詩班獻唱的閉會詩歌「你何偉大」中,聖靈的感動,牽動了與會者及唱詩班成員的心,聖靈在這一刻,為神、為救主耶穌基督以及這真實的教會與福音,作了美好、深刻的見證。

一個卓越的支聯會之誕生

  ---台灣台北中支聯會成立憶往  

(中台北支聯會第二支會  梁世安弟兄)                                                       

台灣台北中支聯會(簡稱中台北支聯會)成立十週年紀念籌備會希望我寫一篇有關中台北支聯會的相關文章,然一直忙碌無暇落筆,直到三天前突然想起此事,急忙翻閱以往記事本,找出當年之紀錄。今謹恭錄如后,以作為中台北支聯會之歷史紀錄。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三、二十四日

東台北、西台北支聯會合併再分為東、中、西三個台北支聯會

 二十二日晚,區域會長團約翰葛羅伯(John H. Groberg)會長由港來台,晚間八時三十分,當時是亞洲區域當局七十員的我,去台北傳道部胡念中(Michael Harris)會長家和葛羅伯會長談次日的面談事項及接下來兩天教友大會的行程安排。葛羅伯會長大致同意我所作的安排。

二十三日一早,葛羅伯會長與我由八時三十分開始與許多弟兄面談,一直到中午時分,所有面談結束,葛羅伯會長和我一同跪下,懇請  天父的指引,選出祂所要揀選的僕人,不久我們即被強烈  天父及聖靈的指示感動,明確知道  天父要揀選曾水田弟兄為新的中台北支聯會的會長,我在葛羅伯會長的指示下,打電話邀請曾弟兄來教會,對他說明  神要他擔任即將成立的新支聯會 --- 台灣台北中支聯會之首任會長,他接受了  神發出的召喚,同時也建議梁世威弟兄為第一副會長、鄭禮坤弟兄為第二副會長,後來副會長們立即被通知來到教會,經過面談通過,組成新的支聯會的會長團。接著他們便討論新支聯會的其他人事案,並將名單交給我,我則在次日與他們祈禱後揀選出的領袖面談,同時楊宗廷會長及仲國強會長所提出的副會長也都通過面談,且新的主教亦通過面談,因此當天通過面談的人數極多。晚間的訓練大會,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來訓練教會領袖及教友,東台北支聯會安排一個支會來表演如何使一個不活躍的家庭成為活躍,而西台北支聯會則表演如何運用支聯會議會討論「提升支聯會出席聖殿的人數」,這兩個訓練的演出,反映出當時支聯會之問題與支聯會之期望,而所提的議案及行動方案,獲得相當程度的認同與肯定。

二十四日上午,我接受到葛羅伯會長的指示,繼續作了一些面談,而後與葛羅伯會長、胡念中會長夫婦一同前往中山堂開教友大會,中山堂經整理之後,場地相當不錯。當天由葛羅伯會長主領,他指派我來主持,出席人數有1,292人。會中將台北兩個支聯會合併之後重新劃分為台灣台北東支聯會、台灣台北西支聯會及台灣台北中支聯會,從此台灣有六個支聯會,成為本教會在亞洲區域中,支聯會最多的的國家,這真是台灣教會歷史性偉大的一刻。

這是一次順利的劃分,我們看到有更多的領袖被揀選出來從事  神在台灣地區的工作,相信本教會在台灣從此有更快速的發展,這真是美好的一天。 

 

謙卑的僕人—專訪前中台北支聯會長 曾水田

引言:

1998年,中台北支聯會成立,曾水田蒙召擔任第一任支聯會會長,直到2007年卸任,這個召喚一來就將近九年。在今年中台北成立十週年慶之際,曾水田會長回首來時路,看著這一路中台北支聯會與自己的成長軌跡……。

他跟平凡人一樣,面對偌大的召喚,也曾掉淚、也曾深感自己的不足,但他仍然努力克服自己的弱點,運用信心扛起了巨輪,從曾水田會長的身上,我們看見了……謙卑的力量。

採訪撰文:郝廖苗君 圖片提供:曾水田

柯福會長的深刻影響 好還要更好!

  「我的個性就是很軟……」曾水田會長用他一貫溫文儒雅的語氣說:「我不太會給人家壓力,這是我的弱點。」曾水田會長談起1998年中台北支聯會由東台北跟西台北兩個支聯會重新劃分出來之後,初接任支聯會長的他,一心專注於融合來自東西支聯會的教友,如何變成一個Team?因此他總是很重視每個人的意見,也很體諒每個人的難處,不喜歡施予人壓力的他,看見別人有難處,他寧願自己多扛些責任,也不忍要求領袖們去達成既定的目標。當時他以為身為一個能體諒人的支聯會會長,就是一個好的會長,直到2001年4月29日的中台北支聯會教友大會,當時的亞洲區域會長柯福會長(Elder Kofford)來到台灣與曾水田會長面談之後,他寫了一封很長的信給當時的曾水田會長。話談至此,曾會長拿出了幾張照片,也拿出了那封至今仍良好保存的信說道:「這就是柯福會長。」曾會長指著照片繼續說:「他是影響我很深的一位領袖。」

  曾會長談起那封影響他深遠的信,他說:「柯福會長在信中告訴我,中台北支聯會是一個很不錯的支聯會,但是好還可以更好!問題在於,我們不太敢要求,

有一點甘於平庸的感覺。」這番話,一下子就正中了曾會長在領導上的弱點,他認為自己的個性中庸,什麼事情都做到一個程度,不敢要求,導致做事的人若能力強就做得好,若不強就做不好,沒有盡到身為領袖教導與激勵的責任。曾會長用手比了比三個不同的位置:「神在這裡,教友在這裡,我在中間,我應該要代表神面對我們所帶領的人,但是我卻常常是反過來跟教友們站在一起,發現教友有困難,反過來去跟神商量,去打折扣。」從柯福會長的教導,初任支聯會長的曾水田會長學習到:「體諒教友並沒有錯,但是不能阻礙教友進步的祝福。必須提高標準,並且敢於要求。標準在那裡,就是要照標準去做。」

  本身也在企業擔任領導者的曾水田會長,談到身為教會領袖跟企業領導的不同,他說:「在公司靠得是個人的能力與專業,公司會給予誘因,鼓勵個人去達成目標。從柯福會長的信中,我也學習到,在教會的領導就是教導,要讓教友發自內心有意願去做,讓教友能夠歸信基督,對基督有信心,去學習基督的榜樣,而非靠我們個人的力量。在教會,一定要不斷去強化教友對耶穌基督的信心,要不斷教導、把標準訂得很高、敢於要求,追求卓越。」

副會長是左右手 高級諮議是眼耳手腳

  柯福會長也教導曾會長,領袖並非多做事就是好領袖,要能夠把支聯會所有的事情分成兩塊,一塊交給一副會長,一塊交給二副會長,而支聯會長只做不能授權的工作,例如:第一次聖殿推薦書的面談、領導婦女會……等。支聯會長應該多做面談、多鼓勵、去教導、去思考如何提升支聯會的進步、有更多時間跟神溝通。

  除了加重副會長的權責之外,也要加強高級諮議的責任,柯福會長教導曾會長,高級諮議是會長團的眼睛跟而朵,要協助會長團去傾聽各支會的需求、去觀察各組織的運用情形,回來反應;同時高級諮議也是會長團的手腳,要協助會長團去推動整個支聯會的事工。這些美好的教導,不但強化了曾會長的領導,更為整個中台北支聯會的進步帶來重要的影響。從此高級諮議不只是到各支會演講,更是實際參與支聯會及支會運作的推手。

  曾會長談到中台北支聯會的特性:「中台北支聯會位於台北市中心,是台北的首善之區,地價高。所以很多年輕人,原本跟爸爸媽媽住還可以住得起,但是自己成家之後就搬離中台北,到鄰近較便宜的地區,因此會流失一些年輕人,這是中台北的特性,年紀大的教友跟來來去去的學生比較多。」當曾會長跟柯福會長談起中台北支聯會的挑戰時,柯福會長也談起自己曾在美國擔任類似中台北特性的支聯會長,了解這是一個很有挑戰的支聯會,要去接受它的特性,設法突破及改善。

  柯福會長的一封信,讓初接任中台北支聯會長的曾水田會長沉思良多,他也曾私下難過掉淚,覺得自己應該要做得更好!主加增了這謙卑僕人的力量,讓軟弱成為堅強,整個中台北支聯會也在曾水田會長帶領及全體同工的努力之下,慢慢地進步與茁壯。

中台北支聯會的進步與成長

汐止—從分會到堅強的支會

  曾水田回憶這些年來看到幾個中台北支聯會很大的成長,首先是汐止支會從分會直到變成很堅強的支會。當時汐止的李常樂主教是一個很新的教友,曾水田會長也指派廖承斌諮議協助,包括陪同新上任的李主教參與支會議會等事務運用。曾會長說:「李常樂的家庭雖然是新教友,但是對福音有很堅強的見證,待人很有親和力,姐妹也很活躍,是汐止支會的重心。」曾會長也談到,雖然當時汐止也面臨嚴重的淹水問題,發展不易。但是透過汐止支會會長團的用心,整個支會共同努力,由教友舉辦的一些社區活動,讓傳教士能夠進入社區服務,為傳教士開路。後來淹水的問題改善了,整個支會也更加進步。

晨間福音進修班的成功 敬佩家長的支持與堅持

  這些年來,中台北支聯會還有一個非常顯著的成長,那就是晨間福音進修班的成功!曾水田會長說:「在台灣,由於學生課業的壓力很重,福音進修班又針對國三到高三的男女青年,正是學生們準備聯考的時刻,大家都認為要推行晨間福音進修班非常困難。但是當時亞洲區域會長說台灣要開始晨間福音進修班,我們就配合CES,從兩個支會示範,慢慢推展。」當時首先示範晨間福音進修班的為台北二支會跟汐止支會,曾會長繼續說:「我很敬佩這些家長的支持跟響應,他們也覺得很好,很願意去推,最辛苦的就是家長們。」以汐止為例,聖職弟兄安排了三條路線,每天由家長輪班接送男女青年去教堂上晨間福音進修班,然後再送他們去學校上課。就是這樣靠著家長們自動自發的編組接送,一步步鼓勵男女青年堅持去做。後來,打破了支會的疆界,改以教堂為單位,在各教堂舉行晨間福音進修班。在男女青年、家長、教師以及同工們的努力之下,晨間福音進修班也終於在這幾年開花結果,不僅越來越多男女青年渴望去上晨間福音進修班,也培養更多男女青年傳教的渴望。

七十二小時急救包與食物儲藏

  九二一大地震那一年,正是中台北支聯會成立不久,教會一直以來都教導著七十二小時急救包及食物儲藏的重要性,在九二一大地震未來襲之前,中台北支聯會就開始強調其重要性。曾水田會長回憶道:「其實教會一直都有教導,但是當時有一位日本弟兄叫做武敏夫,他自己在日本曾經歷過大地震,災後靠著食物儲藏生活了一年多,他的親身經驗讓教友更深刻感受教會教導的重要性。」奇妙的是,在九二一大地震發生之前,台灣各地的教會領袖們都不約而同有了靈感,開始強調七十二小時急救包的重要性,曾水田會長說:「由於武敏夫弟兄的宣導,各支會婦女會也開始強調七十二小時急救包的必要性,很多教友主動積極連絡廠商,特別訂製了一個個橘紅色的急救背包,那段時間教會把七十二小時急救包及食物儲藏落實得更徹底。」後來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許多教友都背著橘紅色的包包逃出來,也受到新聞媒體的注意。曾會長說:「當時受災較嚴重的是台中中興支聯會,許多教友都住在帳篷。而中台北支聯會只有四支會的教堂變成危樓,後來整修重建。」

人生的優先順序 先求神的國和祂的義

  從1979年在美國德州大學留學,因為指導教授的榜樣而受洗歸信的曾水田會長,將近三十年的歸信之路,他對福音有著堅定不移的見證,他最後要鼓勵教友們:「人生的優先順序一定要搞對。」他再度提起一個他過去不斷在演講中提到的故事,一個讓他每次想起都流淚的故事……

  曾會長以前在教會有一個很好的朋友,是教會的一位副主教,他中年才加入教會,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有一天,他看到這位副主教似乎有心事的樣子,他私下關心他,這位副主教好友談到自己最近參加了同學會,看到了同班同學每一個都開好車、住大房子、出手又大方,他深感覺自己的成就不如同學們,他想趁著自己還是壯年,繼續衝事業,他認為自己若在事業上有更大的成就,就有更多的能力來幫助教會成長。後來這位副主教,開始到東南亞、到大陸去衝事業,後來胃潰瘍開刀,胃部切除了三分之一,他還是繼續不斷的去衝事業,一直到曾水田會長再度接到他的電話到醫院看他,他已經是胃癌末期,他在臨終前的一段話,至今仍烙印在曾水田會長的腦海裡,曾會長回憶說道:「他知道自己時間不多,但是他告訴他的家人,他知道家庭是永恆的,他先走一步。他很後悔做了錯誤的選擇,他沒有先求神的國和祂的義,他覺得自己顛倒了優先順序,他的話給我很深的體會。」這番話,也常常提醒曾會長要先求神的國和祂的義,他說:「我知道福音真的是真實的,我很有見證。我知道自己的能力不是最強的,但是我的祝福一直很大。我的心很軟,也很受教,或許這是所謂的謙卑吧! 」

  謙卑,是教友們對曾水田會長的印象。關於這一點,曾會長說:「我一直都覺得自己的能力不是很強,但是我很願意學習,我覺得學永遠學不完,我總是覺得自己很不足。因此很多事情,我很願意請教,也很願意採納好的意見。我不像能力比較強的人,會堅持用自己的方法去做,我比較沒有這種堅持,我會去聽、去學、去想。」問曾會長現在還是感覺自己很不足嗎?他仍回答:「是,現在還是一樣。」

  最後,在中台北支聯會十週年慶之際,曾水田會長要鼓勵所有教友們:「福音是一條不會畢業的道路,要持守到底。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在於,要謙卑,不要靠肉臂,真正力量的來源是對耶穌基督的信心,那力量的來源才是最大的。」

中台北支聯會10週年回顧

梁世威 

1998年5月24日 早上9:30,東西台北支聯會在中山堂舉行特別教友大會,出席約1,200人;在葛羅伯約翰會長主領下將原來的兩個支聯會劃分為東、西、中三個支聯會,曾水田會長出任中台北支聯會的第一任會長,我是他的一副會長,鄭禮坤弟兄擔任二副會長。

由於中台北支聯會是由原來西台北支聯會的二支、三重、五支和原來東台北支聯會的一支、四支、六支、汐止所組成,而六支又是剛由一支劃分出來,因此支聯會教友間彼此並不熟悉,整合起來煞費苦心。在曾會長堅定但溫和的帶領下,支聯會辦了幾次「認識領袖」的活動,經歷大約年餘,奠定日後發展的基礎。由於支聯會的範圍大部分處於台北市的精華地段,房價高昂,因此年輕的教友經常侷於經濟考量或購屋緣故遷出,各支會領袖變動頻仍,最初一批主教只有三重的黃光偉主教現在仍擔任主教,但即使他也曾一度出國深造,離開主教召喚數年。倒是支聯會會長團非常穩定,一直到2007年1月21日曾會長光榮卸免,都是我們三人同甘共苦。其實會長團改組前,鄭禮坤會長的家人已移民加拿大,他卸任後再輔佐一支會一段短時間,也就遷往加拿大與家人團聚。

在台北的三個支聯會中,以中台北支聯會的教友人數最少,但聖殿、家譜中心、就業資源中心三個幾乎每日都需開門運作的機構,全都在中台北的範圍內,因此我們責無旁貸地擔負起主要的資源。教友們除了支會的召喚外,不少都是聖殿或家譜中心的工作人員,事工極為沈重。記得有一回亞洲區域的柯福克理會長來主領我們的教友大會,我曾向他表示擔心教友的負擔過重,但他的回答是:「你怎麼知道那不是他們的祝福?」一句話道盡了我們真是一群蒙福的教友。

10年間,我們經歷了921大地震、納莉颱風汐止大淹水、SARS風暴、金華街教堂重建、四支教堂重建、以及三重遷入新教堂等,波折雖多,但並未阻礙各支會的成長;汐止分會更由初期的六十餘人成長一倍,於2004 年底成為支會。2006年底,以英語聚會的第七支會也由東台北支聯會轉入中台北,支聯會各項聚會都需要以雙語準備,雖然是極大的挑戰,但領袖們都盡力磨練自己的語言能力,務期使第七支會的教友也能參與支聯會的所有活動,不致孤單。2005年8月,先知興格萊會長親自來台奉獻新落成的金華街教堂,教友們能親眼見到先知,聆聽他的教導,更是這10年過程中最珍貴的記憶。

猶記柯福會長與支聯會會長團開會時,曾要我們穩住步伐,以守成為主,再掌握機會成長。十年過去,情形也的確如此,中台北支聯會雖沒有亮麗的成長,但聖餐聚會出席人數已從1998年的540人成長到2007年底的840人(含新加入的第七支會約120人)。我們深盼每一個加入中台北支聯會的教友,都能感覺到這是個溫暖的家,是個信心見證成長的窩巢,讓我們每個人都繼續努力,在天父的祝福下,創造另一個璀璨的十年。

金華街舊教堂

金華街舊教堂

金華街教堂舊堂簡史

簡介方

台北市金華街教堂(舊堂)為台灣第一座自有教堂,是孕育北台灣多個支分會的搖籃。

早期教友先後於仁愛路、貴陽街、新生南路等地聚會,1960年代初期,教會有感於教友人數成長,亟需一座自有教堂供教友聚會崇拜之用,於是在多位領袖及教友的積極奔走下,於台北市金華街183巷內覓得一塊適合的土地。

這片土地為昔日台北監獄之園圃,佔地約五百坪,格局方正,位於金山南路後方之靜巷,左為天主教教廷駐華辦事處,右鄰政治大學公企中心,後方為淡江大學城區部,環境幽雅宜人。

當時擔任十二使徒助理的興格萊長老奉派主領亞洲事務,負責督導購買金華街教堂建地的諸多事宜,參與的本地教友則包括胡唯一弟兄等人。

1961年11月,教會順利購得土地之後,於1963年舉行動土儀式,當天儀式由十二使徒興格萊長老親自主持,參與的本地教友包括陳林淑良姊妹、車在田、林存斌弟兄等早期教友多人。

當時教會在台尚屬初創階段,教友投入無數心力、物資與金錢,全力協助興建工程,工程監督為美籍的隄柏斯弟兄。教會也召喚顏德標、陳武雄等數位弟兄擔任建築傳教士傾力協助,婦女會姊妹則幫忙紮鐵絲、刷油漆、洗窗戶。教友不分男女老幼都抽空到工地幫忙,王林道弟兄亦常自掏腰包請教友吃點心。

1960年代,教友生活清簡,無法支付龐大的教堂建築基金(當時使用教堂之單位需負擔建築費用的百分之二),只得以奉獻工(在工地工作一小時等於奉獻一元美金)的方式繳付。但到教堂竣工之際,仍因金額不足,無法奉獻。有鑑於此,當時的南遠東傳道部會長奎理(President Jay A. Quealy)慨然奉獻金錢,支付巨大差額,這座教堂始能順利進行奉獻。根據陳林淑良姊妹表示,奎理會長曾說:「下次我來教堂時要檢查!我會摸摸牆壁,看看是否有灰塵,也會摸摸長椅下面,看看是不是黏了口香糖。」

1966年,十二使徒興格萊長老再度來台,為竣工的教堂舉行奉獻典禮。

會堂落成後,傳道事工蒸蒸日上。1976年,台灣第一個支聯會於金華街教堂成立,首任會長為張漪清弟兄。1982年,台灣台北支聯會劃分為西台北與東台北支聯會,首任會長分別為劉春華及嚴元琥弟兄,金華街教堂成為西台北支聯會中心。1998年,東、西支聯會劃分為東、中、西三個支聯會,中台北支聯會首任會長為曾水田弟兄,金華街教堂成為中台北支聯會中心。

本座教堂平面呈十字形,藍色屋瓦在白色磚牆的襯托之下,樸素中見莊嚴。中央前廳為大會堂,是教友聚會崇拜、領受聖餐、聆聽演講的地點。曾蒞臨金華街教堂的教會領袖包括:戈登興格萊長老、壽白朗會長、布司麥康基長老、海樂李會長、馬文艾希頓長老、賓塞甘會長、豪惠洪德長老、達林鄔克司長老、羅素培勒長老、亨利艾寧長老、約瑟胡適令長老、多馬貝利長老、李察司考德長老等人。這裡亦舉辦過許多饒富意義的社區活動,包括邀請前內政部長林洋港先生蒞臨演講。

大會堂後方為康樂廳,是舉辦各式聯誼活動、婚禮、家譜展覽、大型會議、聖誕晚會的多功能場所。

這座教堂亦為許多機構的辦公室:1973年,教會教育機構成立於此,辦公室設於西側前方,首位協調員為郝弟兄(Alan Hassell)。西側後方為家譜中心,成立於1983年,胡紹祿弟兄、胡周悅影姊妹為首任的家譜服務傳教士,負責家譜及各項相關事宜。

東側為一般教室與洗禮池,是教友接受福音課程、受洗、立約進入神的羊圈的地方。地下室則有高級諮議室及兒童會教室。

有鑑於教友不斷增加,舊教堂又在防震方面已不符現代的標準,教會決定改建,2002年7月至8月期間舉行一系列拆建活動,包括取出鑲嵌於前壁基石內的「時光寶盒」、兒童彩繪教堂展、歷史圖片展、戲劇「誰拆了我的房子」、爐邊音樂會等等,並由王綠寶、黃念豫兩位弟兄製作教會簡史「思念、感恩、盼望」影碟,為金華街教堂的點滴過往留下珍貴紀錄。

隨著2002年8月10日的新教堂動土儀式,金華街舊堂功成身退,正式走入歷史,但永存於教友共同的記憶之中。

福音進修班進展

福音進修班進展

晨間福音進修班

記得剛當咨議沒多久時 為了要推動晨間福音進修班, 曾做了許多問卷調查, 也拜訪許多支會 當時心理想, 台灣特別是台北是全國升學壓力最高的地方! 會有人參加嗎?  但曾會長從不放棄 他果決推動此事工二年後終於開始有17個學生參與 之後幾年都沒超過20個學生 直到新金華街教堂成立 1 2 5 6 支會合併上課 孩子們不再覺得 只是少數的人參加福音進修班 也比較願意來上課 那年有37個人上課

我們要向所有晨間福音進修班的老師們致敬並說一聲辛苦了 每天早晨早早起床

特別是冬天時 出門時 還是一輪明月高高掛 騎著機車忍受刺骨寒風 還要花許多時間準備課程 學生們其實也蠻辛苦的 當然父母也跟著要早起

柏奎的爸媽每天都陪著他來上課 柏魁有段時間 都不會和父母談心 父母也不知他在學校發生何事 這幾年親子關係明顯改善 孩子回家會報告學校發生的事情

高煒翔上台做見證說 一般學生都是在考前臨時抱佛腳 我每天都要早睡早起

考前兩星期就得提早準備功課 也培養事先做準備的習慣 胡瑋跟每個福音進修班學生一樣 每天早上要早早起床 睡眼矇矓的來上課 這幾乎每個參與此班的家庭寫照

但藉著參予福音進修班 讓孩子有機會到夏威夷楊百翰讀書 一年須繳學費約12萬元 其他不足的 要學生自己打工 打工就一定要說英文  所以孩不只是讀英文 還要應用它 想想要孩子光是 暑假去遊學就要多少錢?

我們相信一句古話 相由心生 因此我們鼓勵孩子多親近神 改變自己的想法及心態 來創造自己的命運 除此外孩子也在此奠定人格基礎 在此邪惡得世代 大部分的人很難去信任人 能成為一個大家能信任的人 是多重要 也多珍貴的事阿!

2016.5.1 卸任的梁世威會長家庭散會後與成員們握手

2016.5.1 卸任的梁世威會長家庭散會後與成員們握手

中台北支聯會會長團改組

呂謝孟娟

2016年5月1日中台北支聯會大會,由亞洲區域會長團第一諮理黃志康長老主領,並由亞洲區域七十員關名順長老宣布卸免中台北支聯會會長團梁世威會長、第一諮理王名儒會長、第二諮理陳千峻會長,並宣布新任中台北支聯會會長團王名儒為會長,第一諮理陳千峻會長,第二諮理王勝雄會長。

關長老談到台北有許多先驅者在教會中做出許多的貢獻,其中梁會長的父親就是台灣最先三個區會中的其中一個會長,梁會長的哥哥梁世安也曾經擔任支聯會會長、亞洲區域七十員,梁會長在支聯會會長團諮理的職位服務了13年,並在中台北支聯會擔任會長9年多,長達快23年的支聯會生涯,貢獻良多。梁會長家庭的貢獻,就像大衛‧貝納長老所提到的教會多世代家庭,這就像森林一樣,有許多幼苗正在成長,而高聳年長的大樹會滋養小樹們,不斷的傳承。

梁世威會長見證王名儒會長是由神所揀選的僕人,由黃長老和關長老接受總會指派,藉著跪下祈禱獲得相同的靈感所得的人選。梁會長談到他剛接受支聯會會長職務的時候,心中一陣惶恐,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他非常感謝在教會中的許多美好領袖、同工、主教們和最愛的家人,協助他完成許多大大小小的工作。擔任9年多的中台北支聯會會長,梁會長自稱自己是新約中的馬大,常常為了服務成員,忙裡忙外的提供最好的聚會環境,也因此常常可以直接面對面招待許多來自總會的先知使徒們。

剛上任的王名儒會長分享到自己洗禮四年後接受了主教的職務,工作是物理相關研究的他,對人沒有太多興趣也沒有接觸。擔任主教起才讓他開始學習如何幫人洗禮、按手等等。擔任支聯會會長也是如此,他心中一片惶恐,九天後他也要為即將出發到日本傳教的楊承翰弟兄按手。他見證在教會中真的會幫助每個人不斷的進步和學習,能讓生命變得更豐盛。

聚會結束唱詩班唱了梁會長最喜歡的「錫安姊妹VS.希拉曼戰士」。最後梁會長家庭受到黃長老指示,站在大會堂門口和每個人握手,在場每位成員都表達了他們最深切的感謝。

三任支聯會會長:(左起) 曾水田,梁世威,王名儒

三任支聯會會長:(左起) 曾水田,梁世威,王名儒

金華街老教堂

金華街老教堂

金華街教堂 – 2005年1月2日啟用,8月15日由興格萊會長奉獻
台北市金華街183巷5號

金華街教堂 – 2005年1月2日啟用,8月15日由興格萊會長奉獻
台北市金華街183巷5號

台灣中台北支聯會 Taipei Taiwan Central Stake

沿革,歷任會長,重要事件,人物,照片

Share this page